主题: 中秋|天涯共此时:你又为谁拢一袖月光?

  • 梦里有妮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93659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8/9/23 23:04:52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五河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望月怀远

作者: [唐] 张九龄
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
大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,也就是公元736年,素有“曲江风度”美名的一代贤臣张九龄被罢相,贬为荆州长史,离开长安。在此之后,他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《望月怀远》。

正如诗名所示,这是一首月夜怀远的作品。汉乐府《古诗十九首》中就有以“怀远”为主题的作品,例如我们熟悉的《涉江采芙蓉》中就写道:“涉江采芙蓉,兰泽多芳草。采之欲遗谁,所思在远道。还顾望旧乡,长路漫浩浩。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。”

然而《古诗十九首》的作者,大多是失意落魄的无名氏。与他们相比,作为曾经官至宰相、见证了大唐开元盛世的张九龄,则多了开阔的眼界和温雅的气度。因此,全诗开篇就以一幅意境雄阔的画面为我们展现月出海上的景象,也点明了整首诗歌的主题: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这句中没有一个奇特的词汇,也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,但就是这么浅白质朴的描写,将人直接拉入望月怀远的情境里,和苏轼的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一样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。

要说起描写月夜的诗歌,张若虚那首“孤篇压全唐”的《春江花月夜》里,也有一句说: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”这是从历时性的时间维度,表明月与人间的变化流转;而在这里,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则是从共时性的空间维度,表明同一时间下,身在不同地方的人,抬头看着同一轮月亮,心中对彼此幽怨的思念。
从月出东山,到月落乌啼,这整整一夜的时间,对于远隔天涯的情人来说,久不能寐。因为抬头望月,不见对方,所以诗人用了“怨”这个字。

"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”竟夕就是通宵的意思,长夜漫漫,思而不见,辗转难眠。
通宵不睡能怪谁呢?是屋里的烛光太亮眼吗?于是吹灭烛火,披上衣服出门随处走走,意图消解内心满溢的相思。只是这月轮皎洁,清亮的光辉洒满庭院,让人心中的思念更加浓烈了。此刻夜已深了,连披着的衣裳都沾湿了露水。既然睡不着,那有什么可以赠予你的呢?想来想去,只有摊开手这一捧月光吧?月光饱含了我对你的满腔情意,可是又怎么能交到你的手中呢?罢了罢了,还是睡吧,梦里也许还能与你相聚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